相见频

◆《私语书》 读完√

摘抄

我想起有一阵子做三岛由纪夫的笔记,也是面临相同的问题。这个人有绝对的智力高度,三岛由纪夫的笔记,很容易做得非常漂亮,你只要把他的华丽言辞剪裁拼贴一下就可以了。他根本就是一张附着答案的试卷。他太喜欢他自己了,他的聪明太外露了,他像一只猫一样,不停地舔着自己的毛,牵着你的目光,唯恐你注意不到他旮旯里的聪明。我看过几个人做他的笔记,基本都是在复制、在匍匐,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,至少我感到屈辱,我不喜欢自己的大脑沦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,或是把我的情绪像琵琶弦一样弹来弹去。
(反省自己,其实读书笔记的习惯还是高中老师起头,自己一头扎进去的。但如今忽然知道读书笔记还要讲究个方法。就像初晓得《如何读好一本书》这类指导书籍的存在,还记过许多这类书,最后一本没读。在我来说,解数学题与实践操作都是相仿的,有得一个模式,或公式或操作流程。但没有答案是问题令我困惑,作为一个能把自己说倒的人,思考辩证的问题略糟心了。)

最好的食记,是两种人写的,一是清苦文人,想吃又不得,只能任馋虫在笔端活跃,比如梁实秋、周作人、汪曾祺;另外一种是落魄世家,比如张岱和曹雪芹,都是在衣食匮乏、晚景凄凉中描摹当年的锦衣玉食,或是背井离乡或是改朝换代,靠回忆取暖的,比如唐鲁孙和王世襄。
(以前兴致冲冲去看《随园食单》,以为会瞬间掌握厨艺。过分高估了我的水平。我可能正是那种看菜谱写“盐少许”就做不出来菜的人。)

“一个人的过去,永远是他最温暖的家园”

“我睡着的时候,我的痛苦都醒着”。

我所定义的“怀疑论者”,就是那种“既不能在此,也不能在彼”的人。他的思考力太强大,像信心粉碎机,使他没有办法直觉地行事,又不能坚信某一种人生观,无论是在具象的,还是抽象的层面上,他都找不到立足点。

◆《穿T恤听古典音乐》0-23%

摘抄

关于艺术的起源有五种学说:模仿说、表现说、游戏说、巫术说、劳动说。所谓“模仿说”,是指艺术是从模仿自然万物开始的;“表现说”,是指人类用艺术抒发和表达情感,主要目的是为了求偶繁衍,它是一种人类本能;“游戏说”,认为艺术最初是一种游戏,人们把剩余精力用来玩艺术,好的艺术是玩出来的,没有目的,没有压力,玩上瘾,轻松玩通关;在古代,人们求雨、祭拜祖先时会奏乐起舞,古人认为艺术可以连接人类与自然,可以沟通阴阳界,是巫术的一种,“巫术说”体现了艺术的神圣;“劳动说”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,在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。



评论

热度(5)